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阅客中文网
僧肇的哲学
公元5世纪,在中国的佛教此宗大师之一是鸠摩罗什。
他是印度人,出生的国家则在今新疆。
他于401年到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在此定居,直到413年逝世。
在这十三年中,他将许多佛经译为汉文,教了许多弟子,其中有些人很出名,很有影响。
这一章只讲他的两个弟子:僧肇和道生。
僧肇(384—414),京兆(今西安附近)人。
他先研究老庄,后来成为鸠摩罗什的弟子。
他写了几篇论文,后人辑成一集,称为《肇论》。
《肇论》第二论是《不真空论》,其中说:“然则万物果有其所以不有,有其所以不无。
有其所以不有,故虽有而非有;有其所以不无,故虽无而非无。
……所以然者,夫有若真有,有自常有,岂待缘而后有哉?譬彼真无,无自常无,岂待缘而后无也?若有不能自有,待缘而后有者,故知有非真有。
……万物若无,则不应起,起则非无。
……欲言其有,有非真生;欲言其无,事象既形。
象形不即无,非真非实有。
然则不真空义,显于兹矣。”
(见《大藏经》卷四十五)
《肇论》的第一论题为“物不迁论”
,其中说:“夫人之所谓动者,以昔物不至今,故曰动而非静。
我之所谓静者,亦以昔物不至今,故曰静而非动。
动而非静,以其不来;静而非动,以其不去。
……求向物于向,于向未尝无;责向物于今,于今未尝有。
……是谓昔物自在昔,不从今以至昔;今物自在今,不从昔以至今。
……果不俱因,因因而果。
因因而果,因不昔灭;果不俱因,因不来今。
不灭不来,则不迁之致明矣。”
(见《大藏经》卷四十五)
意思就是说,万物每刻都在变化。
在任何特定的时刻存在的任何事物,实际上是这个时刻的新事物,与过去存在的这个事物,不是同一个事物。
《物不迁论》中还说:“梵志出家,白首而归,邻人见之曰:‘昔人尚存乎?’梵志曰:‘吾犹昔人,非昔人也。
’”
梵志每时每刻存在着。
此刻的梵志不是从过去来的梵志;过去的梵志,不是从现在回到过去的梵志。
从每物每时变化来看,我们说有动而无静;从每物此时尚在来看,我们说有静而无动。
僧肇的理论,具体化了第二层次的二谛。
在这个层次上,说万物是有是静,说万物是无是动,都是俗谛。
说万物非有非无,非动非静,是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