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阅客中文网
这就是后来赫赫有名的北楼窦氏的起源。
窦昭的太祖父十岁就在母亲老东家的绸缎铺子里做学徒。
十四岁出师,二十岁就成了绸布店的二掌柜。
东家想把自己女儿的贴身丫鬟嫁给他,他不想自己的子孙后代一辈子转着东家转,想娶镇西穷秀才的女儿郝氏为妻。
二十一岁的时候,他用自己省吃俭用积攒下来的八两银子做聘礼,娶了郝氏,丢了二掌柜的差事。
他带着郝氏回了北楼村,接过了父亲挑货的扁担,还有父亲一辈子勤扒苦做置下的三十亩良田。
农忙时种地,农闲时走乡串户。
次年夏天,郝氏给他生了个大胖小子。
他在村头遇到了一个收棉行商。
真定府种棉花。
收棉行商想找个熟悉本地农户的人帮他收棉花。
父亲毛遂自荐。
凭着在绸布店苦练出来的本事,眼睛一瞥,就知道棉花有没有掺假,手一拎,就知道棉花有多少斤,还能打算盘会记帐。
夏天过去,除了事先约定的酬劳,收棉行商另外打赏了窦昭太祖父十两银子,并且和他约定,明年这个时候再找他来帮忙。
到了冬天,窦昭的太祖父走遍了真定县的十里八乡。
等到了来年的夏天,哪家种了多少棉花,棉花是好是坏,棉户为人是否好打交道,清清楚楚;收棉、过秤、算帐、入库、做帐,丝毫不错。
那行商只要摇了扇子坐在树荫下喝茶就行了。
&ldo;看样子,有我没有都是一样的,我在这里还要开销住店、吃饭的钱。
&rdo;行商笑着和窦昭的太祖父商量,&ldo;我有个主意。
我先预支你一部分钱,你自己收棉花,然后把收的锦花送到我那里,凭棉花的优劣我们结算。
你觉得如何?&rdo;窦家就是这样,靠收棉花起的家。
等到了窦昭的高祖父手中,窦家的人把从真定、获鹿、元极、平山、行唐等县收到的棉花贩到江南去,换了江南的丝绸卖到四川,再把四川的药材运往京师变成银子,打了新式的首饰卖给真定府的达官显贵。
窦昭的高祖父只用安安心心地读书,考取功名就行了。
只是他悬梁刺股也只考中了一个秀才。
但这并不妨碍他娶了隔壁行唐县安香村赵举人的女儿为妻。
赵家和窦家可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