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阅客中文网
“来吧——鸿毅,咱们先别忙着卷,学学‘正确使用工具’先?”
秦·变法
在现代,早已普及应用的电子计算器,随意输入数字和运算符号,毫秒间就能得出想要的结果。
但算盘作为已经落后的计算工具,并没有在华夏的土地上淘汰消失,反而以另一种方式继续被传承下去。
现今的算盘大致有三种类别,七珠的大算盘和六珠、五珠的小算盘。
现代人更习惯、更常用的是上一下四珠的算盘,但秦昭复现的是上二下五珠的传统算盘。
原因有二:
一是因为“半斤八两”
,这一套从古代沿用了两千多年的重量换算,直到新中国成立十年后才废除,变成十进制。
上二下五珠正好能满足战国时期,质量换算上特殊的“十六进制”
要求;
二是因为考虑到乘法运算。
鸿毅会用算筹,想必应该对“留头乘”
有所涉猎。
“留头乘”
起于算筹,用于珠算,要上二珠才够用。
随着算盘木珠的响动,所有人的目光都还会记在这小小的工具上。
秦昭随意取了卷竹简,在桌上摊开。
她将算盘清盘,指着竹简上的数字拨动算珠,五指起伏如浪,木珠与梁碰出清脆之声。
上珠示五、下珠表一,不多时,竹简上的数字便妥帖地展示在算盘上。
鸿毅当即松开握紧算筹的手,目不转睛地看着那些其貌不扬的珠子,心跳逐渐变得急促有力。
如果算盘真能满足运算需求的话,算筹似乎就不再能用的上——算盘不像算筹,入门就有门槛,而且小巧便携不易丢失,最重要的是,它运算不需要大场地,就算出错也很容易调整。
秦昭手指上下,珠子上下来回,不多时,这一卷竹简上的账目都被她核对完了。
她甚至能用左手执判笔,以便打算盘,一边把竹简上有误出错的核算做了批注和修正。
鸿毅和同僚仰头倒吸凉气——算盘好厉害,会造算盘会用算盘的秦昭好厉害。
她真不愧是被各方抢着要的大贤才!
这速度,一个人就能顶他们仨。
“鸿毅,看吧,用上算盘,效率一下子就上来了。
你能用算筹,会算学,熟练之后,肯定会打得比我快和准确呢。”
秦昭卷起核验好的卷轴,将它放到另一边,随后又鼓励起另外两位同僚。
“只要记好口诀,多熟练熟练,算盘学起来不难,你们都能学会——如果担心的话,咱们先把账目分类,先学会用珠算算加减后,就去核对相关的账目。
“难一点的乘除相关就交给我和鸿毅吧,一开始慢一点没关系,熟能生巧。
身为财政人,怎么能不会打算盘?咱们要人手一把算盘,把秦国的路算得清楚明白!”
秦昭让开位置,让他们亲自上手摸一摸算盘,体验下新工具。
人就是这样,看着别人会有距离,实操之后才能真正认识到自己。
算珠的响声青涩却有力,秦昭看着他们边讨论边上手拨算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