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阅客中文网
公益学院开学了。
崭新的教学楼,朝气蓬勃的学生,一切看起来欣欣向荣。
林宇站在讲台上,看着台下来自世界各地的第一批学员,心中充满了期待。
他激情洋溢地讲解着他的公益理念,分享着他的经验和愿景,仿佛看到了公益事业的未来正闪耀着光芒。
然而,现实很快给了他一记重锤。
课堂上的讨论环节,学员们展现出的理念差异远超林宇的想象。
来自发达国家的学员,强调效率和数据,认为公益事业应该像企业一样运作,追求可量化的成果。
而来自发展中国家的学员则更关注人道主义关怀,认为公益的本质在于帮助弱势群体,数据只是冰冷的数字。
“我们应该用最少的钱,帮助最多的人!”
一位来自非洲的学员激动地站起来,他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而不是把钱浪费在复杂的评估体系上!”
“没有数据,怎么评估效果?怎么保证资金的有效利用?”
一位西装革履的欧洲学员反驳道,“感性的同情无法解决实际问题!”
课堂上,争论声此起彼伏,学员们分成几个派别,各执一词,互不相让。
甚至有部分学员开始质疑林宇的教学内容,认为他的理念过于理想化,脱离实际。
“林先生,你的理念很好,但在现实中根本行不通!”
一位学员毫不客气地指出,“你谈的都是成功的案例,却忽略了公益事业中更多的失败和困境!”
林宇试图控制局面,但课堂气氛却越来越紧张。
他感觉自己像一个指挥家,面对一支音调混乱的乐队,无论如何努力,都无法奏出和谐的乐章。
下课铃声响起,却没能结束这场争论。
学员们三三两两地聚集在一起,继续着未完成的辩论。
林宇看着这混乱的场面,眉头紧锁。
苏瑶走到他身边,轻轻地握住他的手,给了他一个鼓励的眼神。
“看来,这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得多。”
林宇叹了口气,望着窗外逐渐西沉的太阳,喃喃自语道。
“或许,”
苏瑶望着依旧争论不休的学员们,意味深长地说,“我们需要换一种方式……”
苏瑶的建议点醒了林宇。
与其在课堂上空谈理论,不如让学员们在实践中去体会,去碰撞,去感悟。
第二天,林宇宣布暂停理论课程,组织了一场为期一周的公益实践活动。
他将学员们分成几个小组,分别前往不同的地区,体验不同的公益项目。
有的去了偏远山区支教,有的去了城市贫民窟提供医疗服务,有的则参与到环境保护项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