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阅客中文网
瑞士的空气凛冽,带着阿尔卑斯山脉的寒意。
林宇站在酒店的落地窗前,俯瞰着这座静谧的城市,心中却翻涌着波涛。
公益生活化计划的推行比他预想的更加艰难。
掌声和鲜花过后,是更深层次的阻力。
不出所料,传统公益组织率先发难。
他们召开新闻发布会,措辞严厉地批评林宇的计划“天真”
、“理想化”
,甚至“哗众取宠”
。
老牌公益机构负责人,头发花白的威廉姆斯先生,更是公开指责林宇“扰乱公益秩序”
,试图“颠覆”
传统公益模式。
部分保守人士也加入了声讨的行列,他们认为林宇的计划过于激进,缺乏可操作性,注定会以失败告终。
一时间,各种质疑和批评的声音充斥着各大媒体,林宇仿佛站在了风暴的中心。
苏瑶走到他身边,轻轻地握住他的手,给予他无声的支持。
林宇深吸一口气,眼中燃烧着坚定的火焰。
“他们质疑的不是我,而是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人。”
他转身,语气坚定,“我要让他们看到,公益不是高高在上的施舍,而是融入生活的点点滴滴。”
他开始行动。
不再依赖于媒体的宣传,他深入民间,走访那些被遗忘的角落。
他倾听贫困山区孩子渴望知识的声音,记录下残障人士对平等参与社会的期盼,感受着孤寡老人渴望陪伴的孤独。
他将这些真实的故事,不加修饰地整理成册,配上照片和视频,发布在网络上。
这些故事,没有华丽的辞藻,却有着直击人心的力量。
一位失去双腿的年轻女孩,用她灿烂的笑容和顽强的毅力,感染了无数人;一位年迈的乡村教师,用微薄的收入资助贫困学生,他的故事让无数人潸然泪下。
网络上,越来越多的民众开始站出来支持林宇,他们分享自己的公益故事,表达对“公益生活化”
的认同。
舆论的风向,开始悄然转变。
威廉姆斯先生看着网络上一边倒的支持林宇的评论,脸色铁青。
他狠狠地将手中的报纸摔在桌子上,咬牙切齿地说道:“这小子,还真有两下子……”
他拿起电话,拨通了一个号码,“计划有变,我们需要采取更强硬的措施……”
电话那头传来一个低沉的声音:“我知道该怎么做……”
威廉姆斯联系的,正是“国际公益评估协会”
的会长,一个在公益圈子里德高望重,却又争议颇多的人物——约翰逊。
约翰逊素以观点犀利、言辞尖刻闻名,他撰写的公益理论着作,被许多传统公益组织奉为圭臬。
接到威廉姆斯的电话后,约翰逊立刻召集协会成员,开始对林宇的“公益生活化”
计划进行“学术”
上的剖析。
几天后,一份措辞严谨、逻辑缜密的报告出炉了。
报告从理论框架、实施路径、可持续性等多个维度,对林宇的计划进行了全方位的“批判”
,并得出了“不切实际、难以推广、风险极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