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阅客中文网
那对于投降自己的将领,或依附于自己的势力,应该如何处置呢?曹操在战败后有一段总结,颇能说明了古代对此事的做法:“吾降张绣等,失不便取其质,以至于此。
吾知所以败。
诸卿观之,自今已后不复败矣。”
当然,张绣的叛变并非是没有获取人质这么简单,但古代时期尤其是作战时期,留质是很好控制将士的一个手段。
所谓质,即是人质,能作为人质者,莫过于至亲,如父母,妻儿,古代打仗,那是不能带上他们的,这一来是行军不带家眷是常理,否则拖家带口转战千里,路上宿营还可以过过夜生活,那是集体旅游而不是打仗;历史上到不是没有这样的队伍,不过一般都是逃难的,要不然就是流寇了,如黄巾军很多便是,这些队伍说起来人数众多,但是打起仗那就是一溃千里,没什么战斗力的。
所以一般正规军队不管多讲军民鱼水情,这军是军,民是民还是分的很清的,所以那些军属们绝对不会跟着军队,而是呆在大后方,再怎么说也安全点。
这二来嘛,就不好直接明言了,但是大家都知道,就是做质,万一你做了逃兵甚或投降了,家人就要替你抵罪。
这在现在看来好象不是很公平,但是在古代是很平常的,古代乃是以血缘为主的族群社会,个人和家族是分不开的,一人成名,全族荣耀,一人蒙羞,全族受辱。
正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要是一人获罪呢……株连九族也不奇怪。
此外,还有保甲,连坐,当然,那是关系到社会安定等其他问题了,我们以后另找一章再谈。
还是说回来这个人质问题,其实别看我说的那么吓人,其实真要论起做质来,小兵还没这样的资格,这一来是株连太多并没有好处,那些兵士的家属可都是后方的劳力呢,也不会真的前方小兵逃跑就诛杀全族;二来很多当兵的本来就是孤身一人,你想找人质也没处找去,所以当兵的一旦逃起来,也真没啥好办法,这宋代老赵家连刻字都用上了,(也不知是不是那时纹身技术突然发达的一大因素),但是该逃的还是要逃。
当然,我说小兵没这样的资格好象也有太鄙视小兵的成分在里面,其实这因为小兵的人质影响整个战局的例子多不盛数的,比如秦末项羽收降了那批秦军后,那些秦军因担心关中的家人在那里嘀咕,没想被项羽听见了,这深怕到时候那些秦军家属在前方爸爸妈妈儿子夫君一叫,这些秦军就倒戈相向,干脆就全坑杀了,这间接还影响了楚汉对峙的结局。
再还有一个例子就是我们这三国里,这关羽日后的武圣从襄樊前线跑回来,那时兵还不少,回来一看,老家被占了,那些兵的家属自然落到东吴手里,还照顾的挺好,甚至来做统战工作,这一来军队都散了,关羽不得不逃走,被俘被杀,荆州失去,也是影响汉末格局的一大因素啊。
当然了,这扣留人质的待遇享受的还主要是那些将领们,这将领出兵打仗,领有兵权,正所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万一这将领要是不高兴伺候咱了,万一带兵打回来怎么办。
所以这人质是一定要的。
古代出征,尤其是远征带兵,那就要去皇帝那要兵权,这兵权给你了,那你就把老婆父母子女都留下来,当然哦,嘴巴上说是好好照顾,其实是变相的软禁。
万一你在前面跑了投降了,我就把你的老婆父母子女喀嚓了。
不过,万一将领在前方战死,所有的家属会得到优待,甚至还高于原先的品级都有可能。
假如完成任务安全回来了,那也好,交还兵权,再和家人团聚。
(所以这外面出征的大将万一时间长了,多几个妾也是平常事。
)要是边疆大吏呢,那也是肯定要留人质在京城的,如吴三桂就把自己儿子留在京城,安禄山造反时他的儿子安庆宗也在长安,自然都被杀了。
对于手下大将如此,降将更不用说,那是一定要收取人质的,比如曹操一度想把家人送到袁绍处,那就是请求依附的意思了。
这曹操这次也不知是怎么想的,或许是被美色迷昏了头,居然忘记取人质了,落得如此大败也只能怪自己了。
本章说到吕布善待刘备家属,这其中一大原因也就是留着当人质用的,不管刘备如何打算,这留着总比砍了好,那就是和刘备结死仇了。
三国还有两大例子,一次是曹操手下毕谌,兖州乱时,张邈抢了毕谌家属,曹操说你去张邈那吧,毕谌当面磕头说忠心耿耿绝无二心,还被曹操表扬了下。
(这样看来曹操也不想他走)结果话没说多久就跑去张邈那了,后来曹操抓住毕谌,说:“夫人孝于其亲者,岂不亦忠于君乎!
吾所求也。”
意思就是能孝亲者也能忠君,(中国说忠孝忠孝,这孝字很多还在忠之上。
)到也没如何处置他。
再一次便是很著名了,徐庶因为母亲投魏,当然并非演义所写那般,而是在当阳之战中徐庶母亲被抓,对刘备指着胸口说::“本欲与将军共图霸之业者,以此方寸之地也。
今已失老母,方寸乱矣,无益于事,请从此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