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阅客中文网
他要求所有涉案官员必须到场,接受公开审理。
在审理过程中,他展现出了惊人的洞察力和判断力,
逐一揭露了文官们伪造证据、相互包庇的丑陋行径。
他的每一个问题都直击要害,每一个判断都基于事实,让文官们无从狡辩。
朱祁镇的这一举动立即引发了朝野的震动。
民众们看到了他们心中的明君正在为国家的未来而努力奋斗;
而那些原本对改革持观望态度的官员也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立场和选择。
朝堂之上,一股清新的风气悄然兴起。
一场激烈的朝堂辩论在朱祁镇的亲自主导下拉开了序幕。
文官们虽然心怀不满和恐惧,但他们也知道此时必须站出来为自己辩护。
于是,他们纷纷起身发言,唇枪舌剑之间尽显其狡猾与阴险。
首当其冲的是吏部尚书王直。
他站了出来,一脸正气地说:
“陛下此举恐有伤国体,吏治之事历来复杂多变,岂能一概而论?臣等虽偶有失误之处,但亦是为国为民之心可鉴。”
然而,朱祁镇并未被他的言辞所迷惑。
他冷静地回应道:
“王尚书此言差矣。
吏治腐败非但无助于国家之发展,反而会成为国家之蛀虫。
若不能及时清除之,大明将何以立足于世?至于你等所言之失误之处,朕自会查明真相,绝不冤枉一个好人,也绝不放过一个坏人。”
接着,兵部尚书于谦也站了出来。
他原本对改革抱有期待和支持的态度,但此刻却不得不为了自保而站到了朱祁镇的对立面。
他语气沉重地说:“陛下之决心臣等皆知,但改革之事需谨慎行事。
若操之过急,恐将引发朝野动荡,甚至危及社稷安危。”
朱祁镇听后微微一笑,他深知于谦的忠诚与正直,但也明白他此刻的无奈与挣扎。
于是,他温和地回应道:“于尚书之言虽有其理,但朕以为改革之事宜早不宜迟。
腐败之风若不及时遏制,必将愈演愈烈。
至于朝野动荡之忧,朕自有应对之策。”
朝堂之上,气氛愈发凝重,仿佛连空气都凝固了一般。
在李东阳及几位御史的轮番嘲讽与攻击之下,
涉案官员们的脸色愈发苍白,眼神中闪烁着不安与悔恨。
他们开始意识到,自己曾经的贪婪与腐败,
如今已成为了悬在头顶的利剑,随时可能落下。
第一位被点名的官员,是吏部的一名侍郎,名叫张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