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阅客中文网
第24章花生是创汇农产品中的“劳模”
(二)
毛副部长点了点头,说道:“那华夏在花生世界贸易中的地位呢?”
贾晓臻自豪地说道:“华夏是世界花生第一大出口大国,花生及制品年出口量在60-75万吨,创汇7亿多美元,主要销往欧洲、东南亚、日本和中东等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占世界花生市场份额的35%,这一数据充分显示出华夏花生在国际市场上的强大竞争力,是当前华夏粮油类商品中为数不多的在国际上有竞争力的商品之一。
其中花生仁年出口量在20-30万吨左右,创汇近2-2.5亿美元;花生果年出口量7-9万多吨,创汇5-6千多万美元;花生制品年出口量30-36万吨,创汇4-5亿美元。
近年原料花生出口量逐年下降,花生制品出口呈上升趋势,这一趋势反映出我国花生产业在加工和深加工方面的发展,从简单的原料出口向附加值更高的制品出口转型。”
毛副部长站起身来,走到窗前,望着窗外,若有所思地说道:“看来花生出口在创汇农业中确实有着重要作用啊。”
贾晓臻跟在毛副部长身后,说道:“是啊,毛副部长。
花生出口不仅为国家带来了大量的外汇收入,还推动了农业的发展,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而且,通过出口,我们还可以提高华夏花生的品质和知名度,进一步拓展国际市场。
从历史上来看,花生是个妥妥的农产品创汇‘劳模’呢。”
随后,贾晓臻为毛副部长重述了花生的种植历史。
华夏花生栽培历史悠久,经多方考证,花生在16世纪初经南非、东南亚地区传入华夏。
最初,花生首先在岳东一带进行种植。
从那时起一直到19世纪80年代,这漫长的岁月里,花生生产经历了一个十分缓慢的发展过程。
在这之前,花生种植基本上处于一种较为零散的状态,没有形成生产规模。
农民们大多是小面积的尝试性种植,缺乏系统的规划和大规模的推广。
这主要是受到当时多种因素的限制,例如农业技术的落后,缺乏有效的种植经验传承,以及社会经济结构的限制等。
在当时的社会经济环境下,农民更多地关注粮食作物的种植,以满足基本的温饱需求,对于花生这种经济作物的重视程度不够,而且种植技术也局限于传统的经验,缺乏科学的种植方法指导。
到19世纪末,情况开始发生变化。
花生种植面积才逐渐扩大,并向着规模化和商品化发展。
这一转变的背后有着深刻的社会经济变革因素。
随着商业贸易的逐渐发展,国内外市场对花生这种作物的需求开始增加。
西方列强的入侵虽然给中国带来了诸多灾难,但也在一定程度上打开了中国的市场,花生作为一种具有经济价值的作物,开始受到更多的关注。
同时,农业技术也有了一定的进步,比如在种植工具方面,铁制农具的使用更加广泛,提高了种植效率;在灌溉方面,一些地区开始修建简易的水利设施,这使得花生的种植能够在更大面积上开展,产量也有了一定的提升。
新华夏成立后的50余年来,华夏花生生产经历了多个不同的发展阶段。
首先是恢复发展阶段,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大力发展农业,对花生种植给予了一定的政策支持和技术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