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阅客中文网
【楼下一个男人病得要死,那间隔壁的一家唱着留声机,对面是弄孩子。
楼上有两人狂笑;还有打牌声。
河中的船上有女人哭着看着她死去的母亲。
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我只觉得他们吵闹。
——鲁迅】
这段话,被张潮放在了小说《蜗居》的开头,然后由一个叫袁亚琴的高研班同学念了出来。
今天是高研班放假前的最后一天,不上课,但是要进行学员的作品围读会。
既然参加的是“作家班”
,自然要拿出像样的新作品来。
不过大部分人呈上的都是诗歌、散文,小说也以短篇小说为主。
毕竟上课才一个多月时间,大家又都是在课余的间隙里写的,一般不会太长。
但是张潮却捧出了一個2万多字的小说开头,在座的都是老江湖,看了里面的人物关系和故事线索,就知道这小说短不了,至少也是个大几万字的长中篇,大概率是长篇。
张洪杰笑道:“我看小张你是长了两个脑袋四只手。
天天看你在鼓捣剧本,结果闷不吭声地又写上长篇了。”
张潮笑道:“还好不是三只手。”
同学们都笑了起来。
袁亚琴问道:“你才多大啊,怎么会想到写这种题材?”
张潮道:“前一阵不是和大家一起逛胡同了吗?破破烂烂的四合院里面,却住着好几户人家。
四合院里连个厕所都没有,还要到外面上公厕。
可往胡同外面一走,又都是高楼大厦。
这种强烈的反差,让我有了灵感。”
张潮所写的《蜗居》,背景不再是沪上,而换成了燕京,所以弄堂也变成了胡同。
实际上,世纪初胡同里的老燕京和新租户们,面临的居住矛盾,比弄堂里的居民尖锐得多。
沪上的弄堂好歹都是晚清到民国时期落成的,距今也就100年左右;运用的建筑材料和技术,也都是近代的。
而燕京的胡同和四合院,许多都有2、3百年的历史,最早甚至能追溯到蒙元时期。
不管这里面曾经住着什么达官贵人,修建的时候用了什么金砖玉瓦,也禁不起这几百年的时间冲刷。
地基沉降、通风采光差、没有下水道……已经与现代化的生活格格不入了。
大先生的那段话,虽然写的不是燕京的胡同,却也能生动表现出住在这样的环境中,那种逼仄、局促的压迫感。
所以把背景放在燕京,小说人物对拥有一间属于自己的“蜗居”
的渴望,也会更加强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