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阅客中文网
随着张潮在博客和报纸两个平台同时发表了颇有针对意味的小说和文章,所有跟进的媒体都像闻到了血腥味的猎犬,开始冲向每一个可能提供新闻价值的采访对象。
《东南晨报》再次找到了那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富有正义感的长福三中高三学生,根据他的爆料,继续对张潮展开攻势,单方面宣布张潮就是当地教育部门的政绩工程。
《南华周报》则采访到了一位第六届“新理念作文大赛”
一等奖得主,那位在颁奖典礼上听说无法保送以后失声痛哭的女孩,她认为张潮的文章毁灭了许多人的文学梦想,也改变了她自己的人生道路。
《扬子江晚报》则由发表了一篇特约评论员文章,主要针对张潮新发表的《少年如你》展开批评,认为这样的小说过度渲染了教育的阴暗面,不仅哗众取众,而且其中的暴力描写,会带坏青少年。
……
而站在张潮这边的媒体也有很多,例如《中华读书报》,特邀著名文学评论家王斌斌,写了一篇关于《少年如你》的文章。
这篇文章盛赞了《少年如你》一反青春校园文学的旧套路,具有冷峻的现实主义风格,是真正严肃的文学创作。
《新燕京报》也出手了,李烈洋洋洒洒写了三千多字,全面回顾了自己采访张潮的全过程,指出隐瞒分数并非张潮要求,张潮在采访中的坦诚是自己激赏的。
至于为什么成稿中不写明,一是确实学校方面有顾虑,另外自己也觉得会模糊采访的焦点。
最重量级的则是《光铭日报》,在其文艺板块上,全文刊载了张潮那篇《“八零后”
作家症候群——早恋、自恋、自残的早产儿》,并且加上了“编者按”
,认为这篇“八零后”
剖析“八零后”
的文章,是近年来对这一特殊的作家群体,最有深度和力度的一篇。
在《光铭日报》全文转载后第二天,《南国都市报》再次全文刊发了张潮最新一篇评论文章,标题是《被“媚少”
媒体塑造的“八零后”
作家群》。
文章指出,从“八零后”
作家这个标签贴在这群年轻的写作者身上后,他们就自觉或者不自觉地被媒体所塑造着。
他们诞生于媒体对他们的炒作,传播学意义更大过文学意义。
媒体既给他们造神,也给他们造人——造敌人。
当韩涵和郭小四以“八零后双子星”
占据了大部分的聚光灯后,媒体又制造出“八零后实力派五虎将”
这一个概念与之对抗,这个群体包括李傻傻、胡坚、张佳玮、蒋峰等人。
此外还有春树、蒋方舟、张悦然、赵晴……媒体手中有着长长的后补名单。
文章写道:“如果‘媚俗’是一个贬义词,那么‘媚少’肯定不能用来夸人。
但不幸的是,几乎没有一个‘八零后’作家意识到,他们被‘媚少’的媒体裹挟得太深、走得太远,几乎丧失了作为‘作家’的文学自觉。
……”
而“博客中华”
上,张潮则放出了《少年如你》5000字左右的新章节,并且预告会隔天更新一章。
自此,关于张潮的舆论,被彻底撕裂成了对立的双方。
一方是和张潮有着密切合作的“南国报业”
与“光铭报业”
,胜在凝聚力强。
另一方则是以《东南晨报》为首的“散兵游勇”
,全国大概有十五六家,胜在覆盖面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