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阅客中文网
“《上元县送池云亭之柳江》,这首诗中的池云亭,就是后世的文帝,那时候文帝还只是一个科举考生。”
“诗的作者,则是文帝后来的吏部尚书白承耀,他是文帝微末之际就相识的友人,也是文帝登基之后的肱股之臣。”
课堂上,老师正在给学生们做阅读理解。
讲到这首时,心中难免唏嘘,为诗中的两个人。
“这首诗是文帝和自己吏部尚书友谊的象征,彼时他们的友谊还很纯粹……”
“那老师,文帝和吏部尚书两个后来怎么样了?”
学生们好奇道。
“后来啊,两人渐行渐远……”
“为什么?”
学生们好奇道。
“因为政见不同,那是文帝执政中期发生的事,也是那件事,彻底的改变了当时朝廷的格局。”
老师道。
“当时发生了什么事?”
学生们一听有八卦,来兴趣道。
“是关于科举改革的事,不同于文帝初期那种小打小闹的变革,文帝中期的科举改革,直接覆灭了当时的科举体系。”
“我们现在学习好的人,以后能找到好工作,挣更多的钱,而以前的文人,更加值钱,那时候文人晋升渠道是科举,一旦科举有成,朝廷就会给他们发钱发地,还会给他们官做,可是就在文帝中期,他把那些读书人的福利收回了不少,他把土地折合成了钱,不再给文人们发地。”
学生们不解,“换成钱不好吗?”
“用我们现在的眼光看,两者可能没什么差别,可在当时,工业革命才刚刚萌芽,人们还无法摆脱对土地的桎梏,对于那时候的人们来说,土地就是人们的命.根子。”
“哇,那文帝动了那些文人的命.根子,他们没跟文帝拼命吗?”
饶是学生们不懂政治,也知道文帝此举有多招人恨,“文帝后来没被人打死吧?”
“……当然没有,那时候的人们反对归反对,但敢冲文帝动手的人,基本没有,因为那个时候兵部已经研发出火统。”
“哇,好酷啊,果然拳头才是硬道理,要是没有武力,科举改革绝对不可能成。”
“然后呢,那些文人害怕火统的威力,都捏着鼻子认了吗?”
学生们来精神道。
“没有,论武力,当时的文人不是文帝的对手,不过他们也有应对的办法,那就是集体辞官。”
文帝想要回收的不止是文人手中的地,还包括官员们的地,官员们惹不起,还躲不起吗。
“当时百官为了逼迫文帝收回成命,纷纷辞官回乡,曾一度让当时的朝廷缺失了六成官员,让中.央和地方的政府险些瘫痪。”
“那最后是文帝赢了还是百官赢了?”
“最后是百官们输了,文帝并没有因为他们的大面积罢官妥协,他直接在民间发布召令,大肆选拔女官,这政策一出,当时的文人们全都傻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