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阅客中文网
总有刁民想害朕。
收复安南两年后,咸通九年(868),一个历史遗留问题重回大众视线:徐州银刀军。
四年前,朝廷招募徐州地区散寇游勇,南下赴广西一带驻防,用于抵御南诏入侵。
按照最初设想,此举既能解决徐州银刀军之内乱,又能解决南诏之外患。
所以朝廷制书已经很直白了,要尽量招募以银刀军残余为主的匪盗。
每满五百人就开团。
在应募南下协防的徐卒中,有五百人被安排在了桂州(今广西桂林)。
现在,“安南战争”
已经结束,他们不断提出换防、返乡的要求,却一再遭到拒绝。
于是,徐州兵以实际行动捍卫了他们骄横难制的口碑,发动了兵变。
按照惯例,边关戍卒是三年一期,期满换防。
很多历史资料都粗线条地采纳了这个原因,说桂林徐卒三年期满而不得返,是其兵变的直接原因。
有的资料说他们已经被拖延了一期(实际是是拖延了一年),却仍被告知要继续执勤一年。
三年之后又三年,三年之后又三年,这都快十年了,老大!
前文已经特意强调过,虽有“三年一期”
的惯例,但朝廷敕文中已经明文表示:待岭外事宁,即与代归。
这本身就是一个不太负责任的说辞。
“事宁”
的评判标准是什么?是收复安南,还是别的战略目标?究竟怎样才算事宁?
然而无论是“三年超期说”
,还是“事宁不遣说”
,似乎都不足以激起兵变,说他们是“被逼”
起义,实在太过于牵强,对历史也太不负责任。
本书正是要拂去封尘,理出繁杂事件的背后真相,探究其内在的逻辑。
不盲从敷衍,更不哗众取宠,还原历史本真。
戍卒兵变,固然有他们包藏祸心的元恶,然而朝廷的一些做法也确有不妥之处,起到了激化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