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阅客中文网
&esp;&esp;《巴陵县志》记载:四百年前,此地一位官至工部侍郎的人因官场争斗惨遭剥皮。
而后工部侍郎的亲朋花钱打通关系,将“皮场庙”
示众的如扒了皮的青蛙一般的尸体收回来,草草埋葬。
&esp;&esp;此后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工部侍郎的后人一直寻找先人的皮子,可是一无所获。
&esp;&esp;直到清末,一小偷潜入当地一官绅的隐秘书房,求珠宝而不得,却意外发现一本人皮书。
&esp;&esp;小偷吓得失声尖叫,被半夜出来打更的老更夫发觉。
因小偷吓得四肢无力,居然被年迈的老更夫轻而易举逮住。
老更夫叫来更多人,一起将盗书贼押送府衙。
&esp;&esp;经过巴陵县陈县令调查,意外发现被偷的官绅有贪污嫌疑。
陈县令派人搜查,果然在该官绅的隐秘书房找到许多隐藏的银两。
但因该官绅的父亲在京任三品大员,陈县令只好不了了之。
该官绅反咬一口,逼迫陈县令将小偷处以极刑。
这件事在当时引起了很大轰动。
&esp;&esp;虽然小偷的不平事迹引得许多人的同情,但是轰动的效应更多源于那本以人皮作封面的怪书。
&esp;&esp;因当年方钝为某工部侍郎题过墓志铭,而方钝在巴陵极有名声,甚至百年之后还有“方尚书作官,提带湖南一省”
的民间故事代代相传,所以人们自然而然将此人皮书的封面跟曾被剥皮的工部侍郎联想起来。
&esp;&esp;其后,有人煞有其事的说明:当初工部侍郎的后人找不到先人的皮子,全是因为工部侍郎的官场对手将其皮子买下,将皮子做成了书的封面。
而书中描写的正是剥皮流程。
仇家如此做,当然是为了使其在九泉之下不得瞑目,手段可谓毒辣之极。
&esp;&esp;更有自称知情人者说,令人毛骨悚然的是,该书被做好后,封皮上的毛还一度在生长。
虽然现在已经停止生长,但若用手去摸封皮,仍可感觉到那些突出的毛。
&esp;&esp;不过,真正看过那本人皮书的人寥寥无几,所以流言传说不知是真是假。
人们在茶余饭后谈天说地评古论今,也无可非厚。
&esp;&esp;《巴陵县志》对明朝名人方钝有单章记载:方钝(1488~1577),字仲敏,号砺庵,今岳阳县杨林乡人。